古埃及人把卢克索叫瓦斯特,象征帝王的统织和权威,后来希腊人把它称为底比斯。据说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、广厦万千间,仅城门就达100座之多,历代法老在这里兴建了无数的神庙、宫殿和陵墓。著名古希腊诗人荷马为这座城市的神庙、城墙和城门的壮丽景象所顷倒,在他的诗里把其誉为“100座城门的城市”。阿拉伯人赞美这座城市的宏伟建筑,称她为“宫殿的城市”,简写成卢克索。
几千年的岁月流逝,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,但人们依然能够从中想见它们当年的雄姿,它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。
卢克索的古迹分布在尼罗河东岸的卢克索镇、凯尔奈克村一带的底比斯城中。现存遗迹一般均建于公元前21世纪至前11世纪之间,相当于我国的夏商时期。
卢克索建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都城底比斯南半部的遗址上,是最能代表古埃及文明的文物古迹的荟萃之地。底比斯从古埃及第十王(约公元前22世纪末叶)起就日益强盛起来。
在古埃及的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,它屡为国都,距今约4000多年。在第十七王朝时期(公元前1650年-前1567年),埃及正处于喜克索人统治之下,底比斯城曾经是王室的避难地,后作为领导反抗喜克索人统治的斗争中心逐渐闻名。当喜克索人被驱出埃及后,底比斯城就成为新王朝的都城,进入埃及最强盛的时期,即新王国时代。当时,城市横跨尼罗河中游两岸,面积约占16万平方公里,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。第十八王朝的统治者雅赫摩斯开始重建这座城市,并陆续修建了大批的庙宇、雕像和墓地,至今部分古迹犹存。拉美西斯二世(公元前1304年-前1237年)在位时,又另辟都城,这里开始出现衰落。到公元前1世纪时竟沦为一处村庄。而今,它成为了埃及的旅游胜地,每年迎接着数十万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。